【伪装者】情寄 - 分卷阅读4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云独处。无奈之下,谢木兰跟着来了北平。

    方孟韦是方步亭的幼子,中统给他重新做了个身份,在重庆是个普通学生,跟着来北平没有好大学可考,正在准备出国。

    至于北平方面信不信,王克敏是不是睁一眼闭一眼,方家还是冒着危险的。虽然明面上政府之间左一个“通电”右一个“申斥”再来一个“告同胞书”,高层的往来从来没有断过。普通小民尚且明白凡事留一线的道理,政客岂能不明白?

    方步亭来北平,如鱼得水,这是应该的。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,人尖儿里的尖儿,“见人大一级”。然而荣石在北平竟然也左右逢源。他说白了就是土匪的儿子小土匪,可能占着“热河大亨”的名头,说到底也不过是暴发户,北平的资本家破落贵族却很待见他。荣石跳舞听戏打马球样样来得,土的洋的没有拿不起来的。索杰跟他这么久,这时候也有点吃惊,以前没看出来荣石这么“多才多艺”。

    荣石叼着雪茄,右手转动着左手小指上的大红宝石戒指,舒舒服服靠着皮沙发,两条腿架在茶几上。他眯着眼想事情,一会儿乐呵一会儿严肃。

    索杰端了盘水果来,低声道:“东家,咱们来北平小半个月了,您看……”

    荣石恍然惊醒一般:“你没玩儿好?”

    “……不是。”

    荣石用牙齿咬着没剪的雪茄,像是叼了根大号的牙签:“我都不着急,你着什么急。”

    索杰不再说话。北平城被日本人管制,国际贸易中断,自己生产又不行。全国各处的大城市现在都是这样的尴尬,高级一点的吃穿千金求不来。日本人太平洋战区吃紧,在中国刮地刮出血来,全都供着军队。

    荣石,这个来自承德的商会会长,当年出现得“恰到好处”。

    “每次来北平,都觉得还是那个样,半死不活的。”荣石调换了一下交叠的长腿:“这次来居然有不同的经历,非常好。”

    荣石不爱抽雪茄,但是他爱叼一根装神。松松地用牙咬着,吊儿郎当的。索杰听见荣石低声用俄语yin了两句诗。荣石的俄语仿佛是深黑天鹅绒上金笔写的大提琴乐曲,有带着沙哑的华丽的共振。索杰听不懂俄语,只是觉得荣石似乎又重复了一遍,句子的尾音在大提琴的琴弦上奢侈一颤。

    “秘书厅的程智吾秘书长今晚设私宴请您。您去吗?”

    “程智吾……嗯,又是秘书厅的?今晚说我有事, 不去。”

    “说是方教授也列席呢……”

    荣石睁开眼:“哪个方教授?”

    “就你说印票子的那个……”

    荣石挑高一边的眉毛:“私宴?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知道还有谁?”

    “财政总署税务稽查处的刘处长,治安总署治安总队王队长,还有……哦,方教授儿子好像也受邀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等会儿,方教授儿子?”

    “说是程智吾的小儿子也正在准备考到美国,方教授小儿子出生在马萨诸塞州剑桥,英文是母语,程智吾想让两个年轻人多交流。”

    荣石跳起来,趿着鞋子往盥洗室奔。索杰惊讶:“东家你干嘛?”

    荣石手忙脚乱:“屁话,梳洗打扮!”

    谢培东通知方孟韦晚上要赴宴。方孟韦端坐在书桌前写日记,一笔一划很认真。他对中文始终有种隔膜,为了锻炼中文坚持写日记。方步亭疏于对子女的照看,等他发现,已经有些迟了。大儿子多年不归家,膝下只有这个小儿子,方步亭偶尔和他一起读读诗,想给他开开窍。方孟韦对于中国古诗一直很疑惑,他理解不了。比如“乌头马角”,他机械地理解为“头发变黑,马脑袋长角,这是奇迹”。方步亭读顾贞观的两首诗,想起早年的友人,热泪盈眶。方孟韦努力地要追上父亲沉重的步伐,可是他无论如何赶不上。这个曾经辉煌的历史漫漫的国家经常让方孟韦恐惧,他的父亲,他的先人,都在文化的那一端。他站在这里,呐喊,挥手,他们都不会回头。


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!

【1】【2】

添加书签

站长有话要说
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