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和 - 分卷阅读11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一边恨不能对着孟清和的小人扎钉子抽鞋底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,不久前,孟清和隔三差五就到几位堂伯家中串门,关起门来一番嘘寒问暖,每次都能带回家宝钞若干铜钱不等。

    孟广孝等人咬牙将宝钞和铜钱塞到他手里的,笑得比哭还难看。

    不收?绝对不行!还钱?不用,坚决不用!

    只要孟十二郎活着,别成天想着去和鞑子拼命,也别头脑发热给大令写什么“孟氏男儿均思杀敌报国”就比什么都重要!

    长辈赐,不可辞。

    孟十二郎是个孝顺的孩子,自然要成全堂伯们的仁慈之名。至于孟广孝等人会不会吐血三升,就不关他的事了。

    比起被几位堂伯坑走的田产,这些宝钞和铜钱不过是零头,但于孟王氏等人而言,却足够支撑一年的生活。同样的,有了孟清和的宣传,孟广孝等人在屯子里的名声也有所改善,只是在学中的孟清海依旧受到排挤,但他仍以大无畏的Jing神参加了院试,并中了生员。当然,这是后话。

    家中的大屋没有卖,三亩旱田交给了孟重九的长孙耕种,除税粮之外,孟王氏只留一成,余下的全归对方。这是孟清和同孟王氏商量后决定的,孟重九帮了他这么多,对方不提,孟清和却不能不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人情往来,终究也是门学问。

    临走之前,孟清和还做了一件事,他将家中抄录的两本儒学典籍和笔记交给了族中长者。

    “清和为报父兄之仇,弃文从武,这些于清和已是无用,不如托于族里,送与族中子弟。”

    在孟清和看来,书中的内容他能倒背如流,此举不过是将自己用不到的东西送人,顺便结个善缘。于孟氏族人却是件了不得的事。书籍已是难得,何况还有孟十二郎写下的笔记。他可是考中了童生的,若非被学中赶出,便是秀才也能考得。

    族中长者做主,将此事书于木匾之上,奉于祠堂之中,以彰孟十二郎之德。

    贺县令闻听,赞叹孟清和的为人之余,也为他不再科举略感惋惜。

    “此子着实难得。”

    不出几日,孟十二郎的美名更甚。若非他现在是军户身份,又在孝中,恐怕媒人能踩平孟家的门槛。

    孟清和有些不好意思,不就是送了几本书,做了一回好人好事吗?

    归结起来,还是孟某人对大明朝不够熟悉,对“读书”一事在这个年代代表着什么认识不够。

    当他真正明白这件事背后代表的含义,已经是几年之后了,到那时,孟家子弟,但凡走科举之路的,都会感念一声十二郎,便是北平府乃至日后的北直隶,也都晓得“十二郎赠书”的典故。

    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,盖莫如此。

    离开孟家屯,孟清和便一路北上,他与同里的十二名男丁一同被发往开平卫等处戍屯。

    除了他是主动从军,余下众人皆是被勾补或是跟补之人。随行的还有几名差人和两名武官,待出了北平府,队伍中又多了二十余人。

    用五六个面饼和半只熟鸡,孟清和成功和两名差人称兄道弟,还从他口中打探出大部分后来者的来历。

    “罪犯充军。”一个差人抹去嘴上的油花,指着坐在路边休息的一个中年男人,“瞧见那位没有,原兵部武库司郎中,五品的官,如今,嘿!”

    孟清和恍然,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,难怪这位的表情会如此猥琐。


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!

【1】【2】

添加书签

站长有话要说
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